•  

    森林防火,護航國家生態安全

    2019-05-14 14:14:55

    改革開放40年,我國生態建設可謂波瀾壯闊,成就蜚然。在快速擴展綠色版圖的同時,我國一直在與破壞和威脅生態建設成果的森林火災進行著頑強戰斗。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1950年-1977年,全國年均發生森林火災16201起,受害森林面積104.6萬公頃,因災傷亡744人;1978年-2017年,全國年均發生森林火災9026起,受害森林面積22.1萬公頃,因災傷亡325人。

    這組數據表明,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年均森林火災次數、受害森林面積、人員傷亡數分別比改革開放前下降了44.29%、78.88%、56.24%。

    森林火災突發性強、破壞性大、危險性高,是全球發生最頻繁、處置最困難、危害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和突發性公共事件之一。

    近年來,世界各地森林火災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很多國家相繼爆發歷史罕見的森林大火,葡萄牙、美國、希臘等國先后發生一起森林火災就導致數十人喪生的慘劇。一些國家由于森林火災防控不力、管理混亂,不僅造成嚴重生態災難和重大生命財產損失,甚至引發社會動蕩和政治危機。防控森林火災,已成為困擾各國政府的一個世界性難題。

    我國也是世界上森林火災十分嚴重的國家之一。通過深刻反思和總結歷次重大森林火災的慘痛教訓,我國立足國情、林情、社情,歷經艱辛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森林防火道路。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1987年大興安嶺“5·6”特大森林火災發生后,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森林資源與生態安全,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重大舉措,出臺了《森林防火條例》,制訂了《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實施了全國森林防火規劃,加大了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責任體系和科學高效的組織指揮體系,逐步形成了政府全面負責、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我國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不斷提升,有效遏制了森林火災高發態勢,森林防火工作實現重大歷史性轉變。

    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建有縣級以上森林防火指揮部3650個,辦事機構4022個,森林防火檢查站2.4萬個,近20個省(區、市)和下屬的重點地市建立了森林火災調度指揮中心;全國專業、半專業森林消防隊達2.4萬支64.6萬人,義務森林消防隊達18.9萬支376萬人,原武警森林部隊(日前已改制為國家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的滅火作戰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國建有防火瞭望臺1.3萬座、防火公路46萬公里、防火隔離帶128.5萬公里,現有8個國家森林防火物資儲備中心和1.1萬多個地方撲火物資儲備庫。


    改革開放后發展起來的森林航空消防是撲救森林火災、保衛國家生態安全的尖兵,是我國森林防火裝備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目前,全國建有南方、北方兩個航空護林總站,37個航空護林站,每年共租用各類森林航空消防飛機200架次,年飛行10000小時以上,航護面積達331.6萬平方公里,覆蓋云貴高原、四川盆地、大小興安嶺、長白山等國家重點林區,全國有19個省(區、市)開展了森林航空消防工作。

    我國森林火災撲救手段已由完全依靠人力撲救發展到現在的人工撲救、索降滅火、機降滅火、直升機吊桶滅火、固定翼飛機化滅、水泵滅火、特種車輛滅火、滅火彈遠程滅火等多種手段有機結合,實現了從“小米加步槍”到“飛機大炮加坦克”地空協同、立體作戰全武裝。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和極端天氣增多,全球進入森林火災高發期,我國也進入森林火災易發期和高危期,森林防火能力急需進一步提升,森林防火體制機制急需進一步完善。

    2016年12月,國務院批復實施新一期《全國森林防火規劃》,未來10年,我國將投資450.95億元,重點實施林火預警監測系統、通信和信息指揮系統、森林消防隊伍能力、森林航空消防、林火阻隔系統、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六大建設任務。屆時,我國將形成更加完備的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將為國家生態安全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保障。


    返回列表
    在線客服